超大城市上海,提升安全韧性既是战略需要,也是民心所向。
国庆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4位公众代表受邀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参与《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实施意见》的审议。公众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既是上海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此次受邀参会的公众代表职业不同、履历不一,却在各自岗位“磨”出了看待城市安全与基层应急管理的独特视角。有扎根基层社区多年的“小巷总理”,从日常巡检中捕捉社区安全隐患,提出“金点子”;有出身应急救援“国家队”的专业选手,分享最新行业动态;还有在城市应急管理中摸索出“协作之道”的基层工作者,主动剖析如何搭建运转顺畅的指挥架构。
审议中,公众代表们讨论热烈,精彩观点频现。市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仔细倾听、认真记录、积极回应。公众参与、多元视角,让这份关乎每位市民的政策文件有温度、有力度。
人人参与,提升“群防力”
“《实施意见》的出台很及时,我们老旧小区的应急力量有限,专业化培训也有待提升。”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娟坦陈道出现实难点。
她所在的社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以老年志愿者为主。《实施意见》中谈及鼓励“双报到”党员志愿者参与基层应急管理,这给予了她有力抓手。“接下来计划把这些党员纳入应急民兵队伍中,平时组团服务,应急时就地入列,保证社区整体安全。”
城市应急管理,不仅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隐患随手拍”也被吸纳进《实施意见》中,这令李娟很惊喜。去年,台风“贝碧嘉”登陆前后,她所在的社区发动居民“随手拍”,仅一天就收获500余张照片。“基层应急管理,预防在先,我们最大的底气来自群众。”李娟说。
徐汇区田林街道办事处社区平安办主任严敏乐也深感“群防群治”的重要性。近年来,上海在全市层面加快铺设街镇微型消防站,推动基层应急消防一体化建设,以此提升街镇基层应急响应速度,救早救小救初期。作为率先试点的街镇,严敏乐摸索出不少方法。比如,微型消防站最好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等。
“此次《实施意见》中谈及街镇微型消防站这一创新做法,但还有不少配套措施需加强。”他进一步指出,街镇微型消防站消防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相对风险性较大,期待在后续配套细则文件中增加保障服务措施,包括购买相应保险等。
数据跑路,增强“智治力”
372平方公里、270万常住人口,闵行区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主任瞿嘉彦对这组数据谙熟于心。闵行区辖域,企业多、出入境人口多,基层应急管理考验艰巨。工作中,瞿嘉彦发现,由于缺乏一线力量支持,应急管理部门收到紧急情况通知,再派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往往具有一定滞后性。
去年起,闵行区在全市层面率先探步,酝酿建设无人机指挥平台,统一调度指挥。由此,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应急管理部门可第一时间派无人机先行侦查。
“我们还计划将燃气通道、地下管线等相关数据统一纳入平台。”瞿嘉彦留意到,《实施意见》中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在他看来,只有充分掌握“城市生命体”的体征数据,才能在突发事件到来时迅速掌握管线结构,科学预判恰当的处置方式。
作为危化救援领域的“国家队”,最令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上海石化队副队长孙文华印象深刻的是《实施意见》中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措施。“加强培训,提升技术处置能力非常必要。”孙文华透露,上海目前正在建设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上海基地。该基地建成后,不仅对构建社会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联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还将加强联勤联防联训,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杜德配资-炒股怎么配杠杆-杠杆股市-股票如何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